首页

国产女王调教网站

时间:2025-05-29 15:28:46 作者:全国首枚!高二学生成火箭总师,“手搓”火箭成功发射 浏览量:44084

5月27日

深圳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

“手搓”探空火箭

突破10千米海拔高度

火遍全网

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

“太厉害了”

“现在的中学生强得‘可怕’”

“少年强则国强”

“人类满级小孩哥”

究竟是哪些深圳少年这么牛?

“手搓”火箭上天

到底是怎么实现的?

  01

  “飞燕一号”探空火箭总设计师是一名中学生

  27日上午,中国首枚由深圳、北京、河北、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自主研制的气象探空火箭“飞燕一号”,在青海冷湖成功发射。

  点火发射1分钟后,遥测数据显示,火箭在青海冷湖最高飞行高度海拔为10555.7米,地面接收站成功收到计划采集的气象数据。

  “飞燕一号”探空火箭全长1.52米,飞行高度可达到8千米以上,最大飞行速度约2马赫(约为2450.16千米/时),由气动结构分系统、航电载荷分系统、发动机分系统和地面站分系统组成。

  “真的发射成功了”“这一刻,我太激动了”“等火箭成功回收了,我们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”……“天极航天”成员们围在一起,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
  据了解,“飞燕一号”的研制始于2024年6月26日,来自深圳、北京、河北、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,在北京锦绣航天科普基地开展集中学习、方案论证,完成了火箭的初步设计。

  之后,他们回到各自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设计和实验工作,按照火箭研制的规范流程,系统性地完成了火箭的设计、实验、加工、集成、装配和测试。

  深圳新安中学(集团)燕川中学高二学生王裕宁担任该火箭的总设计师。

  “自由翱翔的飞燕,就像我们几位少年一样。”王裕宁介绍“飞燕一号”名字背后的涵义,他们将努力学习、大胆实践、勇于创新,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不断进取,努力挑战新高度,将来投身航天事业,为中国和世界航天发展创造新辉煌。

  02

  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

  王裕宁从小就对火箭、宇宙充满好奇,并系统研学航天知识。在燕川中学航空航天特色教育体系支持下,他牵头组建“红箭航天社团”,学习火箭设计、燃料调配、航电控制等专业知识。

  深圳新安中学(集团)燕川中学党总支书记 邹小新:在多方支持下,燕川中学“红箭航天社团”的同学们牵头,全国各地一些中学生火箭迷共同研制“飞燕一号“。历时11个月,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,综合能力、创新能力都得到提升。

 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李春林介绍,“飞燕一号”探空火箭是由全国各地中学生火箭爱好者自发发起的航天科创项目,经火箭专家指导自主研制的中国首枚中学生探空火箭。

  “该项目是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,能够启发、带动更多学生讲科学、学科学、爱科学、用科学,为建设航天强国、科技强国作出贡献。”李春林说。

  据悉,火箭发射期间,在现场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的共同支持下,同学们发起成立了青少年火箭爱好者联盟,为全国更多小伙伴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,带动更多青少年参加火箭科技创新活动。

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徐大军:我们愿意提供高校的教育资源,更多地参与到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,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、输送大批优秀的后备人才。

  (央视网微信公众号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广东江门鹤山发生交通事故 警方通报:司机分心驾驶

厦金大桥(厦门段)项目为福建省重点工程,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高速公路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,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厦门本岛联系翔安机场最便捷的通道,有效缓解翔安进出岛通道及新机场片区交通压力,极大提升厦门本岛到翔安机场的通行效率。(完)

林格日勒:我的搬迁之旅

台湾青年曾惟祥从台湾到南京从事导游工作。起初,他心中的中国梦是旅游梦。他表示,如今在南京定居后,见到人、事、物越来越多,眼界更加开阔了。“是否从事旅游,已经没有当初那么重要了,因为我已经在中国梦里了。”

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|人湖共生向未来——来自中部大湖的保护治理故事

要不断深化改革,常破“心中贼”、勇于“涉险滩”、啃掉“硬骨头”,进一步优化评价机制、消除流动壁垒、健全激励措施,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。

暴雨致日本福岛多条河流决堤 当地正紧急救灾

该课“出圈”后,许多学生慕名前来听课。不仅有南昌大学本校的学生,也有江西师范大学、华东交通大学的学生,甚至还有河南、辽宁等外地大学生前来“蹭课”,可以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经常是水泄不通。

海南琼中欢庆“三月三”上演黎族苗族特色婚俗

各地区组织党员、干部认真学习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教育引导党员、干部准确掌握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,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、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